家乐福超市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欢迎您!

福建厦门:加强网格化管理织牢疫情防控网络

作者:jd    来源:wvr    发布时间:2025-05-14 05:44:23    浏览量:41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陈心斓记者 张文章)记者近日获悉,福建为确保疫情期间市场的厦门安全和稳定,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市场监管所充分利用辖区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系统,加强无缝隙排查隐患,网格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化管

  集美市场监管所以社区为单位,理织牢疫络将辖区7个农贸市场、情防16家食品生产企业、控网2042个食品销售单位、福建3147户餐饮服务单位、厦门263家药店及医疗器械经营单位、加强100家医疗机构等分解到14个网格,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协管员进行监管,化管做到“定格、理织牢疫络定员、情防定责”,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切实落实、不留死角。农贸市场方面,重点检查市场蔬菜、生鲜肉等民生食品的价格和供应情况,督促经营者严格履行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禁止活禽及野生动物交易行为,指导市场开办单位严格执行“210”制度,即每日2次巡查,1次消杀,确保活禽0存栏。截至目前,共计检查农贸市场经营户476户次。食品餐饮方面,重点督促餐饮服务单位严把食品采购关,严抓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场所环境卫生,累计检查餐饮服务单位650余家,开展联合检查10余次。防疫医疗用品方面,重点查看药品经营单位销售的医用防护口罩、体温计、消毒水和部分抗病毒药品等药械用品的质量安全情况,严厉打击非法渠道购进以及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价格欺诈、产品质量等违法行为,共检查药品经营单位106家、商超、副食品店125家,发放“价格提醒告知书”231份。

  在做细、做小、做实各项检查工作的同时,集美市场监管所充分利用微信、短信、LED、公告栏、流动喇叭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式、高频次开展宣传,累计张贴发放各类疫情相关《通告》《价格提醒告知书》等宣传材料1200余份,通过微信群宣传覆盖企业320家,利用辖区LED屏流动播出宣传标语100多条次,号召各类经营者和群众齐心协力、群防群控,共同打赢防疫攻坚战。

责任编辑:24
 

相关新闻推荐

扫描微信,添加好友

Copyright © 家乐福超市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广西防城港:强化餐饮市场监管  河北省公布第三批疫情防控期间违法典型案件  江西强化电动自行车、建筑保温材料产品质量监管  湖南益阳市场监管部门查获40万只“三无”口罩  1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人次达3363.06万  侗歌婉转 蜡染多彩 侗寨迎客来  国家大剧院实现“百城千幕”同步直播“第二现场” 千里共赏  沈阳启动“双百双促”助企赋能专项行动  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开幕  5·19中国旅游日:“食”刻出发 寻味城市心跳  以花为媒 农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河北省公布第三批疫情防控期间违法典型案件  合肥:“万企”纷至沓来 助力“万村”振兴  合肥西将建大型生态文旅园  电影节上的动漫影视:打破“次元壁”,线下也精彩  被众人吐槽的西湖醋鱼 为什么曾经那么有名  天津全力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  “乌镇好好生活节”第三季启幕,解锁江南春日新体验  合肥:“万企”纷至沓来 助力“万村”振兴  商务部:2024年以旧换新带动产品销售额超1.3万亿元  江西强化电动自行车、建筑保温材料产品质量监管  被众人吐槽的西湖醋鱼 为什么曾经那么有名  电影节上的动漫影视:打破“次元壁”,线下也精彩  电影节上的动漫影视:打破“次元壁”,线下也精彩  认证添翼 “粉”向世界——广西市场监管局助力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纪实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围绕“三个突出”重点攻坚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围绕“三个突出”重点攻坚  广西桂林已建成5家个私主题银行  2024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5100多亿元  大黄山:如何变“流量”为“留量”  福建厦门一酒店未明码标价被处罚  吉林市:为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优良市场环境  5·19中国旅游日:“食”刻出发 寻味城市心跳  数字技术赋能敦煌文化海外“圈粉”  北京石景山开展反食品浪费宣传活动  福建厦门一酒店未明码标价被处罚  福州开展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爱心捐赠活动  文化中国行丨蜀绣如何让巴蜀文明“活”在当下  成都市市场监管局曝光5起涉疫情价格违法典型案件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灯具消费使用提示  海神文化与妈祖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围绕“三个突出”重点攻坚  全国首个公共图书馆网络文学主题阅读空间揭幕  江西强化电动自行车、建筑保温材料产品质量监管  立案调查企业4家次 福建省药监局确保疫情时期药械安全  福建厦门一酒店未明码标价被处罚  福州召开指导会督促在线旅游平台落实主体责任  哈尔滨规范早夜市计量器具使用  苏峪口瓷窑址贺兰山东麓的西夏官窑(考古中国)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未成年人“吃谷”谨防消费陷阱